传统工科跨考cs的一些经验

可能比较长,大家见谅。

能有一两句话能对大家有帮助,我就很开心了。

毕竟对跨考 cs 的同学来说,不断的学习才有可能有所成就。

还记得某人说过考完去王道天晴编辑部出教材 hhh

下工前 Mark 一下 应该是毕业前唯一一个十大了

image

流水账

本人情况:本科与 cs 无关工科 仅学过 c 和汇编 专排 3/43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跨考帝都某校软工 初试 394 排名 8 (63 56 138 137) 复试 83

(以下的文字,码于复试回沪的飞机上,日渐过上颠倒的作息)       终于有时间,也有机会回顾下这不平凡的一年。       写下这段文字,为了记录做下这发生了很大转变的一年,也为了给那些同样在大三这个阶段迷茫的同学一些帮助。       一年前的我也是很迷茫,那个时候还没正式决定跨 cs。还在为着保研而努力(在当时,我们专业流传着神奇的上一年传说,凡是想跨院,跨学校的都被刷了,不管你排名多少高)。那个时候的我还在立志好好学本专业,刷高绩点,有可能的话争取下蛤交?(魔法圣殿一直是毕生追求,hhh)。课余生活仍然是有空的话跑跑步,没空的话健健身,做做 keep。

(让我流水账记一会,干货会有的)       那个时候 98 水的比较厉害,碰巧 98 正盛行唯 cs 伦,不读 cs 大学就白读了,全站渲染着一种读了 CS 工资怎么怎么样的气氛。      3 月,在看了某一篇跨考经验贴之后,也许还没做下决定(毕竟跨的真的太大了),但默默的买了全套的王道。跑完了高百接力、锡马之后借着伤病正式决定退役,把剩下的时候留给毕业季该做的事情。      4 月,班上的同学已经开始准备考研,大家都怕跨保不成功,留条后路。排名靠后的我默默的买了推荐的全书,黄皮书,晴神宝典。那个时候还留有期望,万一我保上了,政治我就不用买了。      5 月,各大高校的夏列营陆续开始报名了,然而我发现我自己都没办法说服自己要一个什么能力都没有的人,作研究生。于是慢慢的抽空看了晴神宝典,第一遍看就是懵逼的,纯 C 也忘的一干二净,STL 也只能看懂几个,图树就更懵逼了。不管怎么说,那个时候算是开始准备了。夏列营的话,看了 CSDN 上的夏列营经验贴。正巧 ZJU 只有直博夏列营,就报了南大豪华配置夏列营和蛤交的船舶(没看错,那个时候的我还觉得也许蛤交的船舶出路不错点?)。      6 月,最后一个好好准备的考试月,跨考的事又放在一边,收到南大的确认函,决定有时间就刷刷算法。      7 月,专业实习一结束就奔 NJU。感受到大家为争资格的拼尽全力,只叹自己上机惨不忍睹,找老师也就提不起自信。回杭之后,就开始全天的准备,那个时候想不管怎么样,准备考研的专业课,对 9 月最后一次保研还是考研都有帮助。       那个时候还做了一件事,给计院人工智能所大部分老师群发邮件,争取 9 月的跨保。很高兴邵老师邀请我去面谈,给我机会到他的公司实习。虽然很不争气的我,在上班的绝大数时间里都在自习专业课,没能把自己的代码能力好好练一练。 暑假夏列营陆续进行,班上的同学陆续收到了不错的 offer,目前专业保研形式已经变成大部分排名靠前的同学都选择了跨出去,相对于排名靠前的我来说,形式较为乐观,起码主动权还在我手上。       暑假这两个月,每天早起奔公司,下班奔 zjg,现在看起来很庆幸能有个能按时下班的互联网公司,让我有足够的时间自学。到开学为止,把专业课四本书过了一遍,正巧开学就考 PAT,经过学习数据结构之后的几天狂抄代码,PAT 考的还不错。考 PAT 前一天,嘴欠的发了份邮件问计院招生办老师什么时候面试,得到的答复竟然是我被表刷了,目瞪口呆了一晚上,知道自己不管怎么样都要考研了,默默的买了政治,和同学说了一声不会和你们竞争保研了。(这里就有一个问题,回来想想既然想跨保,为什么不多报几个学校,一个不行接着下一个。Lz 只能说当时极其不自信,没做过项目,基础也不好。同院的一朋友得知我被表刷之后改了软院,还是差了一点)。       总的来说:保研-考研-工作,是我的三道打算。很走心的把这三步都体验过了。

干货?

流水账写的差不多了,说说几个想法。

  1. 热点到底多少热,你心里要有个数,NJU 夏列营老师说今年 2k 人报名我们的夏列营。9 月 ZJU 面试被表刷,得知今年面试我们有 3k 有资格的人报名。12 月的时候知道,计院今年 2k 人考研(录 110+),我报的某院招生办给出的数据有误(不知道哪个环节弄错了,多报了 1k 人,我个人也打电话过去问,得到也是不正确的数据)。这种数据在考研后期对情绪的影响很大。前期可以分析当年的数据规避风险,运气好还能捡漏。ZJU 计院今年报录比快到 1:20 了,一开始觉得分数肯定很高,还好今年数学难,408 爆冷,特简单,总体不高。一般而言,第一年过分热的第二年会回归正常,第一年被捡漏的,第二年可能很火爆,但是要考虑加上正常的增长部分,二战比例。考研、保研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过程,如何发挥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,规避风险,捡个小漏,是成功的一大步。斗胆预测一波,明年 ZJU 的 CS 会小幅回落。
  2. 很多人看考研分数不高,但到自己做起来的时候不一定能做到应有的程度。我的理解是尽量不要去选那种试卷简单,录取线高的专业,这种风险很大,这个风险是你自己的;不要去选招生人数特别少的,保不齐 dalao 扎堆了,你这个渣渣就被挤下去了,这个风险是大家的。考研只能报一个专业,选择要慎重,多了解点资料。
  3. 抓好主要矛盾。其实我是后来才发现的,考研 500 分,影响大局的是数学+专业课 300 分,英语和政治再怎么拉分也就 20+,但数学一门就能拉 50 分。所以数学、专业课永远是大头,尤其是数学难的年份(一般而言是偶数年)。数学简单的年份,保证不有大失误,花的时间可以适当少一点。
  4. 要坚持,大四上没回舟山,所有课翘了(体侧大三下解决了,学位照一月通过上海图像信息采集中心上传的-学位照可以自己上传是不是很赞),待在 zjg 五楼看看启真湖,走完最后一段时光,感谢同学帮忙和老师解释。相对于还在上课的同学,我有更好的环境,跟容易专心,作为一个考研的学生,每天要保证一定高效率的学习时间,定好计划,做好实施。
  5. 说一下具体科目的方法。

数学

因为基础较好,一开始定的目标是每天学两小时,考研 xxx 分。9 月全书刷完一遍,9 月 660,十月中旬开始张宇 8 套卷(做了一张就收起来了,太难了,但学长说他那年考到原题,后来还是找出来做了。今年也是一个原题-填空题,感谢 wyy’同学问我这道题,虽然我没把 ta 教会)。十一月张宇 30 年真题(98 年之后的都做一下),回过来刷张宇八套、四套(我的教训是水平一般的别花太多时间在这上面,八套卷很费时间的,不适合所有人,考研总的来说是注重基础的,每年都有只刷全书考的很高的例子),十二月做了几张合工大(一道原题)。卷子不是做的越多越好,关键在于做了反思,这类题有没有掌握,再就是找找临场感觉。我不建议奇数年过多追求难度。

英语

这门课我学得很差,考的也很差。我的经验只适合英语差的同学,不适合 dalao。在复习过程中一开始走了弯路,用了 xdf 的绿皮厚书,后来才发现这书不适合新手,效率极低,在暑假结束前,把绿皮书过了一遍,基本啥也没记住。9-10 月开始做阅读,一开始能 5 个只对 1 个,信心到了低谷。十月中旬花了两个星期,每天 4,5 个小时用《10 天搞定考研英语单词》这本书,单词量终于有了些许提高,阅读 5 对 3-4,对我来说进步已经比较明显了。到后期花的时间少了,成绩又下去了,关键作文准备不到位,大作文只有 8 分。 政治:随大流走。肖秀荣的书不用全买,买精讲精练、真题,四套、八套、时政。再加一本。总的来说每天花一点时间,不要太早准备,十月-十一月中旬看完精讲精练,十二月开始四套卷、八套卷。快到考试的时候多背背(12 月肺炎的我,挂盐水都在背肖四)。信肖秀荣,得政治。

专业课

CS4 门专业课的量就吓跑好多人,对跨考考生而言,难度确实不小。尤其是这些年来 408 抽风的难,上 120 的鲜有。但今年换了个模样,不知道明年会怎么样。当时我准备的时候,每个人都说王道好,但对于跨考考生而言,天勤的知识整理,包括题目的类别,个人觉得都比王道友好,可惜双十一之后才买的天勤。然后是课本很重要,辅导书只是对以前考过的知识点做整理,课本才是基础。在复习的后期,天晴模拟卷和 wyy 对我能力的提升帮助很大,模拟卷的题目很活,特别适合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,前期就是好好刷王道题目(知识点我还是建议天勤,天勤的题目也很不错,尤其是 os 的文件,请原谅我只刷了那里,还是看的 wyy 帮我整理的)。个人觉得 os 和计网其实比 ds,计组难,尤其不能小看计网,以为都是背背的东西,深入研究能花你好多时间,但考试分值没那么多。建议复习顺序 ds。os。计组。计网。去计量考试的时候拖着满满一拉杆箱书,想考试前再看他们一眼。

复试

早点开始刷上机,尤其是跨考的同学,一般来说上机在 cs 相关专业的复试阶段占着举足轻重地位(不说 lz 的夏列营惨痛经历了)。有时间的话最好每个类型的题目都刷个几道,做到孰能生巧,有调不出来的 bug 可以百度搜博客看看。有空的话可以参加下模拟赛,找找感觉。一般重点:sort 排序,Dijkstra,树遍历,建树,dp,图的遍历,模拟等。建议去上一年的上机环境刷题,熟悉环境。Oj:PAT、百炼,ANOJ。了解是否需要提前联系导师。对项目经历和基础内容进行整理复习(Lz 因为 0 项目经历,所以考完试疯狂投简历),口语准备自我介绍,介绍家乡,介绍学校,介绍喜欢的课程,为什么报 xx 校,为什么跨专业等等话题。复试运气比较好,抽到的都是很简单的问题:1.如何判断链表有无环,2.简述 P、V 含义.3.介绍项目经历。

  1. 考研过程中,可能随时随刻你的心态都会炸裂,可能是刷题全错的挫败感,可能是保研同学秀秀秀的奢靡生活,可能是找工作同学拿到不错 offer 反差。请注意心态很重要,很重要,很重要。拿同学跟我说的一句话,上考场的时候你就应该有十足到盲目的自信,任何外界条件都不应该干扰你。

因为专业的特殊性,和考研结果的不确定性,我在考研结束之后,疯狂投简历,收获了很不错的 offer,团队的同事也很 nice,教会了我很多。很抱歉可能要违约三方,继续我的学生生涯。

最后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,感谢 wyy,感谢 x 总,感谢聪聪学长,感谢徐亮,感谢千凯,伦哥,旭成,佳伟,感谢东 1A-508 的小伙伴们,一切帮过我的人。

updated 4/1/2018

QA

A: 学弟你好!

很高兴之前写的文章能被海院学弟看到。 说起来从决定转行,到现在已经过去 2 年半多了。起初,决定转行,大概是因为水 98 比较多,98 正盛行唯 cs 论,加之快要毕业了面临之后要去哪的人生选择。 到现在来看,这个决定应该说改变了我挺多的。说高大上一点你可能正在做的事情将会影响全国十亿网民,说世俗点可能找工作的情况,以后的工资会比继续读海院专业要好好一点。

计算机是一门带有理论但偏重于实践的一门学科。2 年半的第一年,除了 PAT,我基本上都在学习基础的四门课程,这个过程可能可能会有些枯燥,现在看起来其实是很低效的学习方法,当然这样的学习也确实能更好的打好基础。 成长最快的是在 pdd 实习的九个月,和研一的疯狂做项目。在 pdd 学到的多,一个是因为才发现自己做的事情那么有反馈,能真真正正的感知到你的付出,加之遇到了好的师傅、同事,他们的指导下我才算入了这个门。在 pdd 的实习很好的扩宽了我的知识面,包括高并发,分布式系统等等。然后这段经历也给了我一个之后应该努力的目标,我应该成为一个需要什么技能的软件工程师。 在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,除了课业之外,开始有意的做一些小项目,开始频繁使用 github,按着之前的目标,去拓宽作为一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所需要的技能,努力弥补四年或者更多年的差距。研一上侧重理论知识,包括大图算法,数据库设计,算法分析,密码学等。研一下侧重实践,基本上一个月有 3,4 个 Task,大作业或者比赛。还在 github 上维护一些自己的小玩意。这个过程是很锻炼人的,也能让自己快速成长。

比起我来说,学弟在大二就已经明确目标,已经比我强很多了。CV 是一个很多跨专业人都会选的一个领域,论文方法都比较规范,学习 CV 可以帮助你更快的接触这个行业。一开始的阶段会很难受,什么都不会,学得也很慢,但是一定不能放弃,多看看论文,看看别人代码怎么学得,要形成自己的代码风格。数学方面,和 ACM、密码学相关的大概是数论、图论方面知识,和 ML 相关的包括概率论,凸优化,数值计算。但个人认为数学不是最关键的,作为一名合格的 ZJU 工科学生,我觉得数学不是大问题。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代码能力,有机会的话多出去实习,一开始不要管什么岗位能去就行。 然后关于保研/考研,其实我不要建议考研,考研太累了,虽然你排名现在看起来有点悬,但大三一年保不齐呢。之前大家都选择去控制是因为控制好保一点,还有校内通道,我那届去了两个吧。计院其实挺难保的,如果不嫌弃的话软院也是一个不太差的选择。感觉如果有精力的话,可以选择出国。我后一级 15 级有个包姓学弟,先是 3+2 去了 UIUC 读了机械,然后去佐治亚理工读了 cs 的硕士,出国其实机会也会多一点,看你个人怎么看了。我觉得不管怎么说,首先是要有能拿得出手的简历,你可以以这个为目标努力。 学弟,你才大二,还有很多时间,很多机会,好好努力!祝好! 希望这些文字能回答你的问题。

14 级海院学长 19.9.25

You can use this BibTex to reference this blog if you find it useful and want to quote it.